关于交互设计沉思录的读书心得。

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过程与方法以及文化与责任。

过程与方法:

Discover:设计师在定义了项目的范围与目标后,需要收集与给定问题相关的数据信息。

工作环境中的实境调查有四大原则:focus、context(上下文)、parnership(合作关系)、interpretation(解释),四大原则强调“User is not like me ”

经过Focus group所获的数据价值(人种学的研究手段适用于这个阶段)与竞品分析(关注重点在于功能),开始“综合、建构、精化”的迭代式设计过程。

过程的外化(externalization)对于设计过程的解析和沟通至关重要。把设计中反思的、直觉的和杂乱的部分通过图画、建模或实体等方式表达出来。

对收集的数据系统化的整理有以下种方式:

Affinity Diagram(亲和图)——用卡片的形式整理归类,将近似的元素放在同一处进行归纳整理。

Concept Map(概念图)——创建概念矩阵(concept matrix),在其中列出特定领域(domain)的所有元素,并尽量辨识和标记出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流程图(Process Flow Diagram)也称为data flow diagram或者decision tree diagram ——  帮助交互设计师了解组成一项活动的各种规划及其之间的关系。流程图作为分析工具,交互设计师就能以此与工程师进行交流,表述并展示设计决策背后的道理。

生态系统图(ecosystem diagram)——以可视化的形式描述产品或品牌与用户发生接触的场合。

旅程图(Journey Map)——描述用户随时间推移。辗转于Ecosystem Diagram 中各接触点时发生的动作序列,旨在假象用户如何获取、安装、学习、使用、升级和摒弃产品,迫使设计师对上述每一阶段的设计进行斟酌。

说服与沟通

要对从事的工作持有主见。不仅要负责驱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提供处理材料方面的专业能力。

认识到设计师的工作有潜力产生巨大的影响,认识到这点会更好。需要把话术之功包含进设计,设计师就被赋予了力量,设计师的权威也就树立起来,从此设计师有了掌控权。

设计师需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会对世界产生长久和实质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必须要意识到并控制其设计作品采用的表达的意念,保持审慎的态度。

第二部分:体验与真实性

良好的用户体验,相关性、简单性和人性,而非科技,能使品牌与众不同。好的品牌与其说是在卖产品,不如说是在卖定制的体验。通过体验来为产品注入能引起共鸣的情感化欲求,试图充分利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非理性的那一面。

能让用户产生共鸣的交互需要满足三点:1.交互要有代入感;  2.对于所要完成的任务而言,交互要足够复杂,以便促使用户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3.交互要具有高度的可感知性。

交互设计沉思录将设计上升的高度是日常生活所没考虑到的,通过这本书看到了不一样的境界。

评论

© ZI MA | Powered by LOFTER